第95集:百姓欢庆-《雷霆扫黑:光云守护》
第(2/3)页
离开“曙光”,林凡转向更外围的“铁砧”营地。这里曾是重要的军工生产点,居民大多是技术工人及其家属,在战争中,他们负责修理武器、生产弹药,出力甚巨。但这里的生活环境,却比“曙光”艰苦得多——没有稳定的净水供应,每天只有两个小时能接到净化后的水;住房是临时搭建的板房,冬天漏风,夏天闷热;甚至连电力,也只能靠小型发电机供应,每天只有四个小时的供电时间。
“铁砧”营地的欢庆气氛同样热烈,甚至更加粗犷豪放。营地中央的空地上,几个壮汉赤着膊,露出结实的肌肉,肌肉上布满了疤痕——有的是被机器划伤的,有的是被深渊生物袭击留下的。他们手里拿着扳手、铁锤,敲击着旁边一辆废弃的坦克装甲板,“哐哐”的声音响亮而有节奏,代替了音乐。
“再来一个!再来一个!”周围的人欢呼着,有人举起装着合成酒精的瓶子,向他们递过去。壮汉们接过瓶子,仰头灌了一大口,酒精顺着嘴角流下来,滴在胸膛上,他们却毫不在意,继续敲击着装甲板,脸上带着狂热的笑容。
林凡走到一个正在喝闷酒的壮汉身边。壮汉叫王铁,四十多岁,胳膊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,是去年修理坦克时,被突然袭击的深渊生物抓伤的。他手里拿着一个掉了瓷的搪瓷杯,杯子里装着合成酒精,他一口一口地喝着,眉头紧锁。
“王大哥,怎么不跟他们一起热闹热闹?”林凡在他身边坐下,问道。
王铁看了他一眼,认出了他,叹了口气:“热闹有啥用?仗打赢了,我们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儿去。”他指了指旁边的板房,“你看,这板房冬天漏风,夏天漏雨,我们跟总部反映了好几次,都没消息。去年冬天,我们营地有三个老人,就是因为没暖气,冻病了,最后没挺过来。”
他又灌了一口酒,声音提高了些:“再说净水,每天就两个小时供应,接的水还不够做饭和喝水的,洗澡更是奢望。可我听说,‘曙光’聚居区二十四小时都有净水,还能用来洗衣服、冲厕所。凭啥?我们生产武器的时候,没比他们少出力,没比他们少流血,为啥待遇差这么多?”
周围的人听到他们的谈话,也围了过来,纷纷附和:
“是啊,林顾问,我们不是想闹事,就是想要个公平!”
“听说核心区要建新住宅了,啥时候能轮到我们这儿?”
“那些坐办公室的,天天吹着空调,分资源的时候却把我们挤到最后,这口气,咽不下!”
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大,原本热烈的气氛,渐渐变得有些沉重。林凡看着这些满脸沧桑的工人,心里也泛起一阵酸楚——他们是战争的幕后英雄,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,这份不满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离开“铁砧”,林凡来到了城市最偏僻的“希望角”。这里主要由战争流民组成,他们失去了家园,失去了亲人,只能在这里临时落脚。聚居点的住房是用废弃的木板和塑料布搭建的,低矮而简陋;物资也最为匮乏,每天的配给只能勉强维持温饱。
“希望角”的人们也在庆祝,却显得有些压抑。几个女人在一口大锅里煮着燕麦粥,粥很稀,能看到里面的水在翻滚,散发着淡淡的麦香。孩子们围在锅边,眼巴巴地看着,口水都快流出来了。一个女人用勺子将粥盛到小碗里,分给孩子们,每个孩子只有小半碗,却吃得格外香甜。
欢笑声中,夹杂着更多的哭泣声。一个中年女人坐在自家的帐篷前,手里拿着一张照片,照片上是一个年轻的男人,穿着作战服,笑容灿烂。女人一边哭,一边用手抚摸着照片,嘴里念叨着“儿子,你看到了吗?我们打赢了,你可以安息了”。旁边的人看到了,递过一张纸巾,轻轻拍着她的后背,安慰着她,自己的眼睛也红了。
几个孩子因为争夺一块合成能量棒,差点打起来。能量棒是黄色的,包装皱巴巴的,上面印着“应急食品”的字样。一个叫小石头的男孩,死死攥着能量棒,另一个男孩想抢过来,两个人扭打在一起,脸上都沾了泥土。小石头的妈妈跑过来,用力拽开他们,一巴掌打在小石头的屁股上,厉声说道:“你怎么这么不懂事?这能量棒是给你爷爷留的,他生病了,需要补充营养!你再抢,今天就别吃饭了!”
小石头委屈地哭了起来,却还是松开了手,看着妈妈将能量棒递给不远处的老爷爷。老爷爷坐在轮椅上,脸色苍白,接过能量棒,却又递给小石头,说“爷爷不饿,你吃吧”。小石头摇摇头,转身跑开了,背影看起来格外孤单。
林凡看到一个失去一条腿的老兵,独自坐在角落里。老兵叫***,六十多岁,右腿是义肢,用一块旧帆布包着,帆布上有很多补丁。他手里拿着一枚锈蚀的勋章,勋章是“战斗英雄”勋章,边缘已经磨得光滑,上面的字迹也模糊不清。他用一块旧毛巾,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勋章,动作缓慢而轻柔,仿佛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。
林凡走过去,在他身边坐下。老兵没有抬头,依旧擦着勋章,眼神空洞,仿佛在看着某个遥远的战场。“这勋章,是我年轻时在边境作战时得的,”老兵的声音沙哑,带着岁月的沧桑,“那时候,我们为了守护国家,流血牺牲,觉得值。现在,我们为了守护人类,还是在流血牺牲,可我总觉得,有些东西不一样了。”
“您觉得哪里不一样了?”林凡轻声问道。
老兵抬起头,眼神里带着一丝迷茫:“以前,我们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当兵的,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,都一样吃、一样住、一样战斗。可现在,有的人住好房子,喝干净水,有的人却连温饱都成问题。我们流血牺牲,不是为了让一部分人过上好日子,另一部分人还在受苦啊。”
林凡沉默了。他看着老兵手里的勋章,看着周围简陋的帐篷,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,心里沉重得像压了一块石头。他知道,战争的创伤,并非一场胜利庆典就能轻易抚平;人们心中的不满,也并非一句“胜利了”就能轻易化解。这些裂痕,若是不及时修补,迟早会变成无法弥补的鸿沟。
【冲突的预演】
裂痕,终于在“铁砧”营地与“溪谷”聚居区交界处的临时物资配给站前,从言语演化成了行动。
这个配给站是临时搭建的,用几块木板和塑料布围成一个简单的棚子,棚子里面放着几箱物资——有压缩饼干、合成能量棒、瓶装净水,还有少量珍贵的天然维生素补充剂。平时,配给站会按时发放物资,人们排队领取,虽然偶尔会有抱怨,却也还算有序。
但今天,因为庆祝活动,配给比平日晚了一个小时。等待领取物资的人群已经排成了两条长龙,一条是“铁砧”营地的人,一条是“溪谷”聚居区的人。两条队伍都有五十多人,人们的脸上带着焦躁的表情,有的人不时看表,有的人低声抱怨,还有的人伸长脖子,往棚子里面张望,希望能早点领到物资。
“怎么还不开始发啊?都等了一个小时了!”一个穿蓝色工装的男人不耐烦地喊道,他叫赵强,是“铁砧”营地的工人,工装上面沾了不少油污,裤脚卷了起来,露出沾满泥土的鞋子。
“就是啊,我孩子还在家等着喝水呢!”旁边一个女人附和道,她怀里抱着一个婴儿,婴儿的嘴唇有些干裂,显然是渴了。
就在这时,配给站的工作人员开始发放物资。“溪谷”聚居区的队伍里,有人领到了两小包天然维生素补充剂——这种补充剂是用天然水果和蔬菜提炼的,富含维生素C,能增强抵抗力,非常珍贵,平时只有伤员才能领到。
赵强看到了,眼睛一下子就红了。他冲到“溪谷”的队伍前,指着那个领到补充剂的人,大声喊道:“凭什么他们‘溪谷’的人能领到双份维生素?我们‘铁砧’的人出的力不比他们少!我们每天修理武器,生产弹药,累得要死,连一口干净水都喝不上,他们凭什么能领双份?”
那个领到补充剂的人叫刘兵,是“溪谷”聚居区的居民,他的胳膊上缠着绷带,是之前在对抗深渊生物时被划伤的。他听到赵强的话,立刻反驳道:“放屁!这不是双份,是我们区伤员的特供!我是替我们区的伤员来领的,你懂个屁!”
“伤员?谁他妈没受过伤?”赵强激动地往前走了一步,推了刘兵一下,“我们‘铁砧’的人,哪个身上没有伤疤?我们流的血少了?凭什么只有你们区的伤员能领?”
刘兵被赵强推得踉跄了一下,手里的维生素补充剂掉了一包在地上。一个看热闹的人想弯腰去捡,被刘兵厉声喝止:“别动!这是伤员的东西,你也敢碰?”他捡起补充剂,瞪着赵强,“你别不讲理!这是总部规定的,伤员优先,跟哪个区没关系!”
“规定?我看是你们跟工作人员有关系吧!”赵强不依不饶,语气里充满了嘲讽,“是不是给了工作人员好处,才多领的?”
第(2/3)页